返回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374  清澜皓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只办英语班是吧?”

“是的。”

蔡成懂了,涨工资也只涨英语组的导游。

幸亏小老板反应快啊。不然回头一日游的英语团不就只有戛然而止了?

那可是针对所有说英语的外国游客呢。

他这里还正寻思能联系车辆的话,多搞几个一日游的团。反正周日有空的英语系学生多。

那都是钱啊!

至于樱花国语的导游,不涨。

胡志广知道后忍不住来问,“为什么我们不涨啊?”

“高考都不考樱花国语,外头和高中的补习班人家也只要学英语的。这种事哪有绝对的公平可言?那满大街说汉语的,还挣不到这个钱呢。难道汉语会不如樱花国语么?想涨工资,把樱花组的规模搞起来吧。来旅游的樱花国人那么多!”

胡志广也没办法,英语的应用范围是要广些。

常宁那边挂断电话也是呼出一口气,“这做生意要考虑的事好多啊!”

常安道:“那可不。反正还没开学,要不要跟我去跑跑筹备建厂的事,顺道长长见识?”

常宁摇头,“我以后没打算办工厂。而且,我去给你干白工,还不如去旅行社当导游呢。那还是我自己的生意。”

顾朝暮走进来,“我倒是觉得你与其去旅行社干导游,不如像霍昭那样提前去外交部实习。你不是说你八岁的时候就给外交部干活了么。”

常宁想了想,这倒是啊。外交部才是他以后的舞台,先打基础也好。

至于八岁就给外交部干活,那不是有别的国家元首的孩子或者外交官的孩子也会跟着来华国玩儿么。

这种时候就需要华国外交官家的孩子出面招待了。

因为他们都是家学渊源,懂外语的。

常宁觉得顾朝暮说得很有道理。

他从家里搬出来,这几天体会了一下独立的感觉。

但更多还是觉得自己今年毕竟已经24岁了,在农场生生耽搁了十年。

霍昭年纪还没他大呢,都已经在外交部打杂了。

他确实是不能再浪费光阴。

于是便准备收拾、收拾回家去,跟他爸讨活儿。

外交部现在缺人得很,他去了肯定少不了活儿干的。

常安没拉到白工也不失望,开着高耀借给他的车去郊外了。

只有郊外才有地可以批给他建厂嘛。

不过这会儿华国各地陆续要准备秋收了。所以招工的事他预备等秋收过去再上马。

目前还没有太成型的泥瓦匠队伍,但也有城镇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在干这个了。

如今真的是应了那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国家没那么铁饭碗可以提供,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

反正不管是铁饭碗还是泥饭碗,关键是有饭吃。

高耀给常安介绍了一个施工队。这会儿就在给他修围墙,好把村里租给他的土地圈起来。

然后再在里头修厂房。

如今厂房设计图纸已经出来了,他去现场看看效果。

招工,要去别处找人手当然也找得到。

但既然在当地建厂房,就最好用当地的农民。

这样以后找村上合作会比较方便。

到时候会从村上招三分之一的工人,这是之前就讲好的条件。

不敢招多了,不然还有他这个外地老板说话的余地?

这个比例是他可以控制的。

常安准备暂时先搞条简易生产线,少量的生产起来,看看效果。

卖得好,再扩大规模多招点工人。

效果再好些,他就预备从国外进口机器了。

那不用再扩招人手,之前的就够用。

都不用进口最新的机器,到时候让常荷在漂亮国帮他去买别人淘汰了的都行。

说得不好听一点,漂亮国淘汰了的生产设备,拿到此时的华国那也是先进的生产工具。

常宁收拾好了,也打电话喊刘师傅来接他回外交部大院。

如今不缺钱了,他也不会考虑那么多。

同样是准备等常安的厂子手续跑完,要买辆车挂在厂里。

自己有辆私家车,方便许多。

顾朝暮目送常宁离去,面带微笑。

一旦开始在外交部实习,那肯定有干不完的活儿的。

这会儿多缺精通英语的人才啊。

就不说别的,单是翻译文件也能翻译完一份又来一份。

常宁、霍昭这样的内部子弟提前来实习,这时候是最受欢迎的。

各种意义上的水平过硬。

到时候于朵想找常宁辅导功课,可就找不到人了。

他愿意做那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于是很快,常宁就带着实习的牌子跟着他爸上下班了。

还有两周京大才开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