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星辉映川
曹丕听着,耳尖泛起一点红,这本是他幼年做的笔记,肤浅天真,如今再看,顿觉羞赧,遂夺过竹简卷起,背在身后,说:“我来教你,那上面误人子弟。”
说罢,曹丕起身,郭柔牵着他的衣袖,一同进了东间。曹丕从书架上找到一册《礼记》,扫了一眼,递给郭柔。
两人并肩坐下,曹丕就开始洋洋洒洒地讲起来,他自幼聪敏好学,小小年纪便已博览经史,通读诸家,掌故旧事随手拈来。
郭柔虽经史粗疏,但博览群书,素来不通之处,经曹丕一讲,便勾起往日看的书来,一问一答,理解更加深刻。
曹丕惊到了,见郭柔如此灵秀,愈加上心,自己也教学相长,不觉时间流逝,一直到太阳落山,室内昏昏,才罢了。
饭毕,曹丕兴致勃勃,又要为人师,被郭柔拦住了,道:“贪多不烂,你也歇歇。我给你弹首曲子,可好?”
曹丕意犹未尽,想了一想,说:“也好。我给你留个课业,好好做,我要检查。”
郭柔取来琵琶,听了这话,嗔道:“我这不是嫁了人,而是拜了个师父。”
一边说,一边调了弦,便随手弹了一首小调,清丽婉转,令人耳目一新。曹丕善笛,听得技痒,取了竹笛相和。
乐声袅袅,令人闻之心喜。郭柔以为曹丕已忘了留课业的事,没想到他换了衣裳要上榻了,忽然转身道:“我思来想去这个课业正适合你。”
郭柔目瞪口呆,只见曹丕取了一片木牍,提笔就写。回过神来,郭柔从背后抱住他,咬牙切齿地耳语:“曹子桓,这是我们的第二夜。”
曹丕僵住了,郭柔的手不安分起来……
烛光下,曹丕的眼睛映着微微晃动的房梁,不知从哪儿抛了一根思绪接了,心叹道:女王真勇士也。
第二日,临行前,曹丕不忍良才埋没,又叮嘱郭柔道:“课业我要批阅,不要糊弄,有日够你用的。下午我早些回来,带你去庄子,制犁的工匠材料已经备好。你会骑马吗?”
郭柔一面对镜理妆,一面摇头说:“不会。”
曹丕道:“我教你。如今乱世,骑马说不得能救命。”
郭柔听了,连连点头说:“好,我等你回来,你不用过饭再去?”
曹丕见她听了,便一边急慌慌往外走,一边道:“不了,到那边随便找些吃的。”说着,人就没了踪影。
作者有话说:
开新文啦,希望小伙伴们多多支持~~~
曹丕得了郭柔之后,任琦一连十数日不见他人影,气冲冲告到卞夫人处。
卞夫人出生寒微,也是那样走过来的,心中无奈道,果然是子类父。
她敷衍过去,叫曹丕过来,隐约点了两句。曹丕当面是应了。
“母亲,你要管管那个狐媚子,天天缠着夫君外出游猎,至晚方回,好好的公子都叫她带坏了……”几日后,任琦又来了,且在卞夫人处哭了两个时辰。
卞夫人头疼欲裂,千劝万劝将人送走,就问侍女:“二公子又出去了?”侍女点了头。
卞夫人挥退侍女,想了半响,晚上请来曹操,告知此事。曹操倒不生气,笑骂道:“小儿也到了这个年纪!”
卞夫人说:“两个孩子年纪小,不知轻重。子桓大了,我不好说,你说说他。”曹操一口应了。
次日上午本想找他,事情一多便忘了,等曹操想起,再派人去叫,曹丕早已接了郭柔去庄子上了。
“把那逆子立刻找来!”他废寝忘食处理军政要事,曹丕这逆子倒好,早早下值,佳人相伴,悠哉快哉,曹操心中不平了,生出怒气。
半个多月过去,庄上工匠试验多次,终于制好曲辕犁,曹丕和郭柔正你牵牛来我扶犁地学着耕田。
郭柔扶犁。
忽然一骑飞驰而来,叫道:“二公子,主公急事找你!”
曹丕掀了斗笠,额头上都是汗,问:“有说是何事?”
侍从道:“二公子需小心应答。”
曹丕立刻要解斗笠换衣裳,郭柔按住他的手,把斗笠扶正系好,缓缓道:“你看你这几日脸都晒脱皮了。司空有急事,勿要耽搁,快去,快去。”
四目相对,曹丕心领神会,辞了郭柔,转身向怀里掏出一块银饼,递给使者,说:“大热天劳你跑一趟,又马不停蹄地随我回去。”
使者知二公子素来大方,脸上堆下笑来,接了,道:“为主公办差,岂敢言辛苦?”
两人飞驰而去,不多时便回了府。恰荀彧郭嘉等人正与曹操议事,曹丕便侯在门外。
使者瞅空隙,回了话,又悄悄道:“二公子听说,来不及换衣服,就那么布衣短褐,斗笠麻鞋地从田里拔腿上马,飞一般回来了。”
曹操年少时也曾偷鸡摸狗,扒人墙头,本想私下呵斥几句,听侍从此言,登时面色大怒:“叫那逆子滚进来!”谋士将领们面面相觑。
曹丕刚进门就听到父亲大骂:“乃父千生万死,呕心沥